查看原文
其他

当剪纸遇上现代化河南建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大河网 2023-11-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剪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支细流。当非遗遇上现代化河南建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剪纸又如何承载时代记忆、记录社会发展?

即日起,大河网推出《“剪”阅河南》专栏,用全新的视角、特殊的呈现,聚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大事要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

剪纸作品:《博物·中国》

作者:河南省级非遗项目(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河洛大工匠 王飞

8月3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3〕46号),对于我们这个“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文物、文化大省来说,如何突破“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与文物活化”相互羁绊的咒语,实现“一石三鸟”的收获?

现场丨技术赋能 两馆文物跨越千里来相会

9月9日,星期六。河南博物院一处大型LED屏幕前,众多游客驻足凝望:屏幕中,来自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的莲鹤方壶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莲鹤方壶跨越时空,在游客的视野中相聚。

这太奇妙了!南阳日报社组织的研学小记者发出惊叹。

“这是技术赋能实现了文物活化”,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通过裸眼3D技术,将莲鹤方壶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多角度展现,就是通过技术,创新表现形式,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莲鹤方壶通过裸眼3D技术进行展示 大河网资料图

背景丨河南文物家底厚 市场开发需发力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据四个;河南文物家底丰厚,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可移动文物1773620件(套)。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一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修复后的文物展示 大河网资料图

省政协委员、香港商报河南办事处主任郭军胜说,河南是文物大省,很多文物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未来可以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途径,充分释放出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市场开发要发力,就必须破解‘文物就是保护、研究,不能市场开发的固式思维’,使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和活化利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双丰收。”省政协委员、中砥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允提出这样的建议。

解读丨文件开宗明义 保护研究与开发要协同

“这个文件宗旨很明确,就是要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开发利用一体化推进”,长期从事文件解读研究的省政协委员、大河网董事长李敬欣说,我们一看文件的结构和内容,去掉第一部分的“总体要求”和第五部分的“工作保障”之外,干货就是中间三部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深化考古研究阐释、推进文物活化利用。这三部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

李敬欣说,关于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以往,专家、学者、地方政府等不同站位人员有不同的意见。专家、学者强调更多的是文物保护与研究,而地方政府在关心文物保护研究的同时,也关心市场的开发,用有效的市场开发实现“占补平衡”、投入与产出平衡,形成良性发展;如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政府财政捉襟见肘,投入不足,保护不足,文物可能就面临损坏的危险。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据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事业发展,做出了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建设文化强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意见》的印发,切实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推动新时代河南文物事业实现新跨越。

实践丨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才能“火”起来

截至2022年年底,我省各级各类博物馆达395家,全省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已达到362家,占博物馆总数的90%以上。最大程度发挥博物馆的文物资源,挖掘其艺术价值,让普通民众能够了解文物内涵,是各个博物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意见》提出,激发博物馆活力,推动省博物馆群建设,加快实施河南博物院新院等重点项目。推动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实施“博物馆+”战略,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等跨界融合,提升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创新活化利用方式,鼓励文创产品开发,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白衣彩陶盆 大河网资料图

随着电影《封神》的大热,在安阳殷墟博物馆,游客们纷至沓来,近距离感受灿烂的商文明。该馆推出《一字千年·探秘殷商》主题展览,研发《甲骨文连连看》线上小游戏让游客沉浸其中,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现商王朝鼎盛时期的文化,使游客对神秘殷商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加强。

在商丘博物馆“镇馆之宝”金缕玉衣展厅前,通过沉浸式3D投影演绎,让观众身临其境了解金缕玉衣、四神云气图背后的历史故事。从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博物馆不断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在河南博物院,贾湖骨笛与史前陶乐器合奏的《远古的回响》婉转悠扬,先秦乐器演绎出郑风之美,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河南博物院的华夏古乐团已复原、复制包括贾湖骨笛在内的各类音乐文物300余件套,并依托音乐考古学家的研究,根据历代乐谱、文献和民间音乐遗产,编译、创作了100余首华夏古乐。河南博物院通过古代音乐这一“大音希声”的艺术形式开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向世界传递着华夏先民的情感脉动。

安阳殷墟博物馆馆长赵清荣说,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安阳殷墟博物馆坚持让文物走出库房,让文物与观众见面,带领游客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将展览场景、图文资料、视频短片通过展示终端与游客互动,让游客沉浸其中。今年上半年的游客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观点丨考古成果全民共享 文创产业要“更上一层楼”

“到外地旅游我很喜欢去当地的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的明信片上面印有镇院之宝的照片和中英文介绍,方便游客了解文物知识。”“我们家孩子对考古盲盒很感兴趣,在动手开盲盒的同时,对历史对文物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河南博物院文创展厅,游客们精心地挑选着纪念品。

从首创考古盲盒掀起“考古热”,到跨界推出《唐宫夜宴》……河南博物院不断挖掘内涵、创新表达,尘封在博物馆的文物也幻化成鲜活生动的姿态,动起来、活起来、潮起来。

在马萧林看来,如何实现考古成果全民共享,对文物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常值得关注。作为国内首个推出考古盲盒的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一直走在文创赛道的前端。他说,希望通过这些精心打造的文创产品,让大家体验到发现文物的惊喜感、代入感和满足感,激活年轻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更多人对文物亲而近之。

文创产品重要的是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马萧林表示,要深挖内涵,让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娱乐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文化,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九届中原(鹤壁)文博会上的文创产品 大河网资料图

青铜汉堡、甲骨巧克力……安阳殷墟博物馆也在文创产品制作中出“奇”招。据赵清荣介绍,安阳殷墟博物馆致力打造极具博物馆自身特色的文创IP,设计具有本馆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包括基础文创和研学文创,将文博元素充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发具有殷商文化特色的文化衍生产品,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与各级官方媒体、高校、创意企业、文创企业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合作研发造型新颖富有内涵的内容文创产品,彰显殷墟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

近年来,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信息技术积极赋能文创产业,催生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新颖的新兴业态和消费场景,使得数字文创产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对此,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召鹏建议,河南走数字文创新赛道,围绕“交互融合”与“虚拟现实”展开布局,强化文物文化创意IP产业链的开发,借助文化创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资源的开发水平,也使之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产业效能。

他认为,文创产业要以创意创新为核心“延链”,要积极探索文化资源向文创产业转化的有效机制,引导文创产业在内容上突出文化内涵。以科技赋能为手段“强链”,推动互联网企业与文创企业进行跨界合作,拓展新边界,衍生新业态。以知识产权为加持“护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为文创产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以人才培养为基础“补链”,提升文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丨讲好河南故事 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文物是中华历史的见证者、中华文明的承载者。让文物“活”起来,重要的是阐释好文物内在文明价值,让文物“讲”故事,讲好河南故事。

河南如何加强载体平台建设,传递好文物的“心声”呢?

《意见》指出,加快推进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阐释文物资源、历史文化的核心价值。

对此,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副研究员李龙介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远期发展潜力巨大,既有巨大的经济收益,又有明显的文化影响力,将成为河南文旅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他看来,迎合国内外文旅市场,河南国家文化公园将建设成为文旅深度融合的示范区,在做好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突出其在文化强省中的旅游产业功能,通过以旅彰文,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龙门石窟 大河网资料图

讲好河南故事,还需要深挖文化价值内涵。李敬欣曾在其《委员履职日记②丨河南文旅如何释放文化内涵4.0——从委员的大会发言到清园的“大宋公平秤”》一文中提出,我省不缺少文化,也不缺少文旅资源,缺少的是文化内涵释放没有找到引爆点,河南要在实践中找到引爆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释放出来,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

省政协委员,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表示,河南文物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华精神的弘扬者。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河南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化说话。讲好河南故事需要发掘契合时代需求的功能价值,可以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专业力量,建立专家讲述文物机制,创新打造考古成果普及平台,从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等维度深入探寻文物及其背后所蕴藏的人文典故、价值特征和文明演化信息,完整准确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河南历史故事。

剪纸作品《博物·中国》简介:

后母戊鼎、莲鹤方壶、乳钉纹铜爵、东汉石辟邪……河南省级非遗项目(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河洛大工匠王飞创作《博物·中国》系列作品,用剪纸技艺展示河南出土的珍贵文物,希望加强文物保护,让文物“活”起来。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银新玉 安艳鸽

文字:李连凡 郭栩汝

海报:韩雨松

来源:大河网

责编:赵地  审核:姜秋霞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